国家的发展在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永恒的主题和生命线。2022年10月29日-30日,厦门大学高教质评所主持的第八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之专题研究分论坛一“国家大学生学情规律研究——基于长期大型研究数据库分析”成功举办。此次分论坛是第七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系列平行分论坛“国家大学生学情实证研究”的沿袭和深入,分特邀主旨报告、优博视点及专题论坛三大模块。在为期一天半的会议议程中,来自20余所国内外高校的25位专家学者同与会代表,就国内外大学生学情领域研究进展、前沿与方法运用展开了深入讨论与精彩汇报,分论坛同步在线直播平台共吸引近3000人次观看交流。
厦门大学南强重点岗位教授、厦门大学高教质评所所长、分论坛召集人史秋衡致开幕辞,他表示,深挖学习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努力把握学情的规律性认识,并积极应用规律、深化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有效弥合高等教育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空隙。探寻学情规律,大数据循证的理念和研究方法缺一不可。此次分论坛重点关注与分享基于国内外学情追踪调查、数据分析的大学生学情普遍规律、发展变化和相关重要专题研究成果,从整体和部分重点、热点关系等多方面视角、全景式呈现当前学情规律研究的现状和前沿。
特邀主旨报告环节共有国内外八位特邀专家作论坛报告,由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厦大高教质评所副所长文静主持。厦门大学南强重点岗位教授,厦大高教质评所所长史秋衡作《国家大学生学情规律研究》的报告。报告基于长期大型研究数据库分析,从政策根基、社会形势、学理依据、实践路径四方面把握国家大学生学情规律研究的性质与路径。他指出,国家大学生学情调查(NCSS)研究的原创之处在于设计了政策依据与学理支撑兼具的中国大学生学情调查工具、构建了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国家大学生学情综合模型、发现了中国大学生学情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并基于长期数据调查结果分别从学情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方面做了详细阐释,强调要回归原点,遵循当代大学生成长规律“ 一核双轴两翼”的育人启示。
美国加州大学总校校长办公室院校研究与学术规划处主任、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兼职教授常桐善从学习评价理论的视角谈学情规律研究,基于“IEO”模型的学习评价理论和多种学习成果评价方法,他综合分析和展示了在以往研究成果中涉及的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研究维度、数据分析方法和部分结果。其中,在学情调查数据分析结果部分,常桐善教授详细介绍了两个学情调查案例。最后,他从学情调研的科学性与持续性、调查数据的整合、学术研究与院校研究的异同、学情研究结果的透明度和知情度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教授、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Hamish Coates的报告题目为《Emerging global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questions, data mapping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在报告中他讨论了新兴的全球高等教育研究问题、数据映射和发展战略,并向我们简要介绍了他的新书《Higher Education Design》,引导我们关注探索未来高等教育的设计,预测数字和在线技术是如何促进教育转变的,展示亚洲大学如何塑造全球高等教育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教育心理研究所所长郭建鹏在《大学生学情调查的纵向研究与因果推论》主旨报告中系统介绍了大学生学习研究领域常用的变量、关系与模型,并详细汇报了团队最新的一项纵向研究成果,题为《Reciprocal modeling of university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engagement, and learning outcome: A longitudinal study》,研究首次考察了大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投入和能力发展之间的双向互惠预测关系,深化了学界关于大学生学习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完善了大学生学习的影响模型。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教授、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陆根书作题为《在线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对来华留学生能力发展的影响》的主旨报告,他从受全球疫情影响国际留学生数量下降以及教与学方式方法变革的背景出发,构建学生背景、学习环境、学习行为、学习结果四要素之间关系的研究模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究四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要提升来华留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既要优化在线学习环境,又要优化他们的学习方式。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长聘副教授鲍威的报告题目是《危机下的调适与脱轨:新冠疫情对高校学生生涯发展路径的冲击效应》,她从当前新冠疫情与劳动力市场等多重背景出发,基于生涯冲击理论与风险感知理论,利用2021届全国本科院校学生追踪调查等三类数据,构建多种分析模型,得出疫情冲击下中国高校学生生涯发展的结构性困境与生涯变化的微观心理机制,以及弱势群体深陷生涯发展泥潭与疫情激化研究生教育的贮藏功能等发现。最后,报告对各级政府与高等院校提出政策建议与启示,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助理杨院教授围绕大学生深度学习的要素解析、现实境况与实现路径三方面进行了报告。他指出,教育体系是深度学习的外在实践框架,知识的相对性为深度学习提供了可能,主体的意义建构是深度学习的内核。大学生深度学习面临的现实困境表现在高等学校教育缺乏对大学生深度学习的导向性、大学生自我知识体系难以形成、大学生学习面临主体意义缺失的困境三方面。他建议应从专业教育体系变革作为现实基础、以“经验世界”的拓展促进“个人知识”体系形成、在“互动”与“内省”中实现主体意义建构这三个层面实现大学生的深度学习。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高等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杜瑞军的报告题目为《质量文化视角下高校教师教学投入类型及特征》,报告首先厘定了高校教师教学投入的界定维度,利用自编“中国高校教师教学投入及教学发展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高校教师教学投入存在四种类型,并从多方面具体分析了相应特征。其次,杜教授从质量文化的视角下对结果进行解释与分析,进一步深化对高校教师教学投入类型及特征的认识。最后,他鼓励高校要回归常识,努力构建一种信任的、高支持的环境,如此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投入,特别是精力和情感的投入。
在优博视点环节,来自天津大学的杨院教授、厦门大学的文静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的王芳副教授、浙江大学的阙明坤特约研究员、泉州师范学院的陈秋燕教授五位优博提名者与获得者围绕“我国大学学情研究方法论辨析:分别以本科生与博士生视角”这一主题展开互动点评。主持人阙明坤指出,大学为学生而建,学生为学习而来,大学生的学习情况问题理所当然是高等教育关注的核心问题。五位学者分别结合自己博士论文写作的心路历程、工作后持续在国家大学生学情规律研究领域深耕的体会以及最新的学术进展情况进行了互动,并针对“宿舍文化及室友关系、不同年级大学生学情特征的“U”型动态变化规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问题表达了各自的看法。
三大专题论坛环节重点在于打造广大青年学者学习、探讨、交流、展示的开放式平台。15位国内外青年学者与博士生代表就“国家大学生学情规律研究”这一主题进行了理论、方法、实践等多维度的思考与分享。
专题论坛一由浙江大学阙明坤研究员主持,五位国内外青年学者与博士生代表发言。南京大学孙俊华副教授基于厦门大学高等教育质量与评估研究所“国家大学生学情调查研究数据库”(导策略研究》的报告,从大学生学习过程的总体特点、变迁特点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详细探究,并提出相应引导策略。厦门大学文静副教授基于互动视角探究中国大学生学习满意度,构建学习满意度与学习互动研究的分析框架,利用“国家大学生学情调查研究数据库”(NCSS)2021年本科生数据库,讨论了学习满意度的基本情况和特征、互动模型中的学习满意度、互动要素与学习满意度的连接等关键问题。接下来,福建师范大学康敏老师作题为《存异或趋同:学科分类视角下大学生学情过程性特征》的分享,来自河北大学的博士生王巨基于“国家大学生学情调查研究数据库”(NCSS)分析,主要关注家庭资本对大学生社会流动信念的影响,来自巴基斯坦信德大学的助理教授Syed Gulzar Ali Shah Bukhari进行了题为《Effects of Gender o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pproaches to Learning in Pakistan》的报告。
专题论坛二、三由华南理工大学王芳副教授主持,共有十位国内外青年学者与博士生代表发言。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汪雅霜主要探讨了何种教学方式更能促进硕士研究生在线学习投入度这一问题,并提出了技术赋能、多元交互、因材施教、抓住机遇等建议;浙江大学阙明坤研究员在《高等教育弱势群体大学生学情: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报告中从寒门家庭大学生、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院校大学生、边缘群体大学生四种类型群体详细谈论了大学生学情及需关注的问题,强调高等教育要体现发展的包容性、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大学生学习增值,同时大学生学情研究要眼睛朝下关注弱势群体;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院长武春玲教授给我们分享了“校企协同·德技共生·学教互融”职业教育新形态特色教材开发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江西师范大学杨强副教授基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讨论了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同济大学李玲玲副教授的报告题目为《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的重构》,报告从就业能力的双重属性视角切入,结合理论基础及“国家大学生学情调查研究数据库”(NCSS)已有研究成果,构建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二维四重结构及探究了相应的影响机制,并探讨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发展的高校责任;上海电机学院院长办公室主任吕小亮将主题聚焦于我国大学生思政课学习获得感影响因素;青岛大学矫怡程老师在《我国高校本科生源质量走势分析及应对策略》报告中,以“国家大学生学情调查研究数据库“(NCSS) 2011-2021年11年的大一新生混合截面数据为出发点,得出综合来看,卓越视角下的我国高校生源质量越来越好、适切性较好、公平性和多元性趋于稳定、不同类型高校生源质量对于公平和多元价值追求各有侧重等结论反思,建议从卓越、适切、公平和多元视角考察高校生源质量;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许洋分析了大学生朋辈学习这一非正式性学习方式的内涵、类型、发展困境并提出改进建议;来自文莱教育部Hoh Chui Suan(侯翠钻)博士作了关于《Graduate Employment Study (2021)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of Brunei Darussalam》的报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蒋晓蝶分享了她对于国际大学生类型研究范式的逻辑脉络与趋势的研究。
论坛最后,史秋衡教授致闭幕辞,他指出此次会议达成了三个重要成效:一是可持续凝炼高质量话语;二是全过程聚焦高质量问题;三是体系化演绎思想火花,并对发表精彩报告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论坛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
附第八届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之“国家大学生学情规律研究——基于长期大型研究数据库分析”分论坛直播链接:
https://www.cctalk.net/m/group/90564634?xh_preshareid=54cfeced-7feb-4ace-966c-e7da3cccef57&xh_fshareuid=151393098&channel=copy&platform=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