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上午,应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于花溪校区会议中心一楼学术报告厅做教育学院“大夏杏坛”系列讲座第十六讲——“集体性个人学习:教室文化比较视角”。讲座由贵州师范大学校长助理、教育学院院长、厦门大学南强教授史秋衡主持,共计400余人到场聆听。
朱旭东以教室文化对人的影响为切入点,围绕教室文化如何提供多样性的学习方式,什么是集体个人学习以及在何种教室文化中可以培养个体和集体的创新性等四个问题展开讲座。他首先通过丰富的案例指出在劳动和广阔的环境中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性,并将各个国家的教室文化进行对比,总结出了中国学校“九个一”的教室文化中形式上的集体性学习、实质上的个人性学习、集体性的学习过程和个人性的学习结果、以语言为主的交互性、竞争性个人学习等五个特点。接着,他将集体性个人学习、集体性集体学习、个体性集体学习以及个体性个体学习进行比较,提出构建一种基于教室文化的学习理论。随后他结合自身经验,从心灵教育、生理发展、认知和想象力发展等方面深入解答了中国为什么没有提出学习理论的问题。他希望未来教室文化能根据学生学习规律和多样化发展进行优化,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同时从学生情感发展构建和班级情感文化创建角度,提出创建一个具有国家核心价值观的教室文化。最后,朱旭东对现场师生所提出的问题和疑惑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史秋衡指出,朱老师揭示的教室文化,内涵深刻,要素丰富,案例分析与比较形象生动,以小见大,让在场师生对教室文化有了崭新的认识,有利于师生提升自我。